为深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与研究,我院地理系教师、幕阜山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幕阜山观测站”)执行站长黄春波带领研究生团队,于2025年6月24日至7月6日期间,分两批次前往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境内的幕阜山观测站,成功开展了森林固定样地的布设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图1 黄春波带领研究生布置样地
本次工作聚焦于幕阜山观测站周边的典型森林类型。该区域植被丰富,包括毛竹、南酸枣、马褂木、苦楮等组成的半天然林,以及杉木、马尾松等次生林。研究团队精心选址,共布设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固定森林样地,涵盖毛竹纯林、南酸枣纯林及杉木混交林等类型。为确保未来长期监测数据的空间一致性和可比性,所有样地边界均采用红色塑料绳与绿色尼龙绳进行了永久性标记。
图2 样地布置全景(6号竹林样地)
在样地调查环节,团队严格采用“每木调查法”,对样地内所有胸径≥5厘米的乔木进行了全样方检测。此项工作共完成500余株乔木的精准测量,系统采集了包括树种、胸径、树高、冠幅等在内的关键生态参数,为后续分析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
图3 团队测量树种胸径
构建长期监测网络是此次工作的另一核心目标。团队已在6个新布设的固定样地中安装了多功能温湿度实时观测仪。这些设备将实现对森林小气候及土壤温湿度等关键环境因子的长期、连续、自动监测,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响应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原位观测数据。
图4 团队布置多功能温湿度实时观测仪
幕阜山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由中国地质大学携手湖北省桂花林场管理局等单位共建,已建成包括60米高通量观测塔(用于仪器挂设和长期通量观测)及25公顷大型固定样地(用于控制性植被研究)在内的先进科研设施。本站致力于地球关键带过程与地表通量研究,诚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团队前来开展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共同推动区域生态与环境科学发展。
图5 幕阜山样地与通量塔位置